掺混肥因其含量高、相对成本低、原材料清晰可见等优点而深受部分农民朋友喜爱,但同时也有农民朋友反映:玉米底肥施用掺混肥后,容易出现脱肥现象,这是为什么呢?
市面上常见掺混肥主要原材料是尿素、磷酸二铵、氯化钾,其中尿素是主要氮肥来源,部分厂家还会添加氯化铵、硫酸铵等速效氮,这些氮肥都因其本身性质,水溶快、易流失、易挥发,从而导致氮肥肥效短、利用率低,使用后玉米后期很容易出现脱肥现象,进而降低玉米产量。
为了解决施用掺混肥后,后期易脱肥的问题,现在很多厂家都在出品缓控释掺混肥。所谓缓控释掺混肥,主要指添加了缓释氮肥的掺混肥,缓释氮肥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,延缓氮肥的释放过程,进而延长氮肥肥效、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一类氮肥。
值得注意的是,并非所有五颜六色的尿素颗粒都是缓释氮肥,有些非法厂家在生产过程中,会采用染色尿素冒充包膜尿素,以次充好,购买时需要仔细甄别。通常来讲,包膜尿素外表光滑、有光泽,用手刮会看见一层较硬的膜,放在水中浸泡不会融化,染色尿素外表粗糙,无光泽,用手刮不见膜层,用水浸泡即化。
综上,只有足量添加了优质包膜尿素的缓控释掺混肥,才能保证氮肥肥效和利用率,避免玉米后期出现脱肥现象。如果不添加、少添加、甚至以此充好,添加劣质包膜尿素,染色尿素,自然达不到氮肥缓控释效果,后期就有可能出现玉米脱肥现象。